2012年教材
|
2013年教材
|
变动情况
|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
|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
|
一、市场需求
|
一、市场需求
|
|
二、市场供给
|
二、市场供给
|
|
三、均衡价格
|
三、均衡价格
|
|
四、弹性
|
四、弹性
|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
|
一、无差异曲线
|
一、无差异曲线
|
|
二、预算约束
|
二、预算约束
|
|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
|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
|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
|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
|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
|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
|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
|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
|
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
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
|
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
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
|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
|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
|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
|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
|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
|
一、国民收入核算
|
一、国民收入核算
|
|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
|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
|
四、总需求和总供给
|
四、总需求和总供给
|
|
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
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
|
一、经济增长
|
一、经济增长
|
|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
|
三、经济发展
|
三、经济发展
|
|
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
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
|
一、价格总水平
|
一、价格总水平
|
|
二、就业和失业
|
二、就业和失业
|
|
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
|
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
|
|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
|
1. 国际贸易
|
1. 国际贸易
|
|
二、国际资本流动
|
二、国际资本流动
|
|
第二部分财政
|
第二部分财政
|
|
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
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
|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
|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
|
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
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
|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
|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
|
|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
|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
|
三、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
三、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
|
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
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
|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
|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
|
|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
|
二、税收
|
二、税收
|
|
三、税负转嫁
|
三、税负转嫁
|
|
四、国债
|
四、国债
|
|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
|
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
|
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
|
|
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
|
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
|
|
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
|
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
|
|
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
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
|
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
|
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
|
|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
|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
|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
|
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
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
|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
|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
|
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
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
|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
|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
|
一、货币需求
|
一、货币需求
|
|
二、货币供给
|
二、货币供给
|
|
三、货币均衡
|
三、货币均衡
|
|
四、通货膨胀
|
四、通货膨胀
|
|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
一、中央银行
|
一、中央银行
|
|
二、货币政策
|
二、货币政策
|
|
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
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
|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
|
二、金融市场
|
二、金融市场
|
|
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
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
|
1. 金融风险
|
1. 金融风险
|
|
二、金融危机
|
二、金融危机
|
|
三、金融监管理论
|
三、金融监管理论
|
|
四、金融监管体制
|
四、金融监管体制
|
|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
|
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
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
|
一、汇率制度
|
一、汇率制度
|
|
二、国际储备
|
二、国际储备
|
|
三、国际货币体系
|
三、国际货币体系
|
|
|
|
|
第四部分统计
|
第四部分统计
|
|
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
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
章标题不变
|
一、统计的含义
|
一、统计学
|
变动
|
二、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
二、变量与数据
|
变动
|
三、统计数据的类型
|
三、常用的数据特征测度
|
变动
|
四、统计指标及其类型
|
四、数据的来源
|
变动
|
|
五、统计调查
|
新增
|
|
|
|
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
|
第二十二章抽样调查
|
原先的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章调整为二十二、二十三章,去掉了统计数据的相关知识,增加了相关与回归分析,该部分变动较大
|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
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
|
|
二、统计调查的方式
|
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
|
三、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
|
三、估计量和样本量
|
|
四、统计数据的质量
|
|
|
第二十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
第二十三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
|
一、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
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
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
二、回归分析
|
|
三、统计表
|
|
|
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
|
|
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
|
|
二、离散程度的测度
|
|
|
|
|
|
第二十五章时间序列
|
第二十四章时间序列
|
|
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
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
|
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
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
|
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
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
|
第二十六章统计指数
|
第二十五章统计指数
|
|
一、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
一、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
|
二、加权综合指数
|
二、加权综合指数
|
|
三、指数体系
|
三、指数体系
|
|
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
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
|
|
|
|
第五部分会计
|
第五部分会计
|
|
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
|
第二十六章会计概论
|
|
一、会计基本概念
|
一、会计基本概念
|
|
二、会计目标
|
二、会计目标
|
|
三、会计要素
|
三、会计要素
|
|
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
|
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
|
五、会计基本前提
|
五、会计基本前提
|
|
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
七、会计法规
|
七、会计法规
|
|
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
|
第二十七章会计循环
|
|
一、会计确认
|
一、会计确认
|
|
二、会计计量
|
二、会计计量
|
|
三、会计记录
|
三、会计记录
|
|
四、会计报告
|
四、会计报告
|
|
五、主要会计报表
|
|
|
|
第二十八章会计报表
|
新增章节
|
|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
|
新增
|
|
二、资产负债表
|
新增
|
|
三、利润表
|
新增
|
|
四、现金流量表
|
新增
|
|
五、会计报表附注
|
新增
|
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
|
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
|
|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
|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
|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
|
第三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
第三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
|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
|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
|
|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
|
第六部分法律
|
第六部分法律
|
|
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
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
章标题不变
|
一、调整经济的法律
|
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
|
变动
|
二、经济法基础知识
|
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
变动
|
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
|
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
|
|
一、物权概述
|
一、物权概述
|
|
二、所有权
|
二、所有权
|
|
三、用益物权
|
三、用益物权
|
|
四、担保物权
|
四、担保物权
|
|
第三十三章合同法律制度
|
第三十三章合同法律制度
|
|
一、合同概述
|
一、合同概述
|
|
二、合同的效力
|
二、合同的效力
|
|
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
|
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
|
|
四、合同的担保和保全
|
四、合同的担保和保全
|
|
五、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
|
五、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
|
|
六、违约责任
|
六、违约责任
|
|
第三十四章公司法律制度
|
第三十四章公司法律制度
|
章标题不变
|
一、公司法和公司概述
|
一、公司法和公司概述
|
|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及其股权转让
|
二、公司的设立与公司法基本制度
|
变动
|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
三、公司治理结构
|
变动
|
四、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
四、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执行
|
变动
|
|
五、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
新增
|
第三十五章其他法律制度
|
第三十五章其他法律制度
|
|
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
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
|
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
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
|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
|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
四、反垄断法律制度
|
新增
|
五、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
五、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
|
|
六、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
|
Copyright©2007–2025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